|
|
联系我们 |
|
|
|
| |
资讯动态 | News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避税天堂是金融危机一大元凶 |
|
浙江天恩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09-05-12 08:01:38 |
银行聘用大规模高薪人员团队来设计交易,主要目的是为了避税。这些活动似乎远远比乏味的薪酬管理和引导储蓄进入投资领域更为有利可图。为什么?
 答案显示,避税与促成金融不稳定长达30年的投机活动之间关联密切。当前这场危机显然有其它原因,但国际税收体制的缺陷是一个重大因素。
 国际税收协调依赖的协定是以80年前设计的一个模式为基础的。为了避免双重征税,根据协定,对于在投资者居住国进行的投资,各国政府通常享有税收返还的权力。同时,活动发生的“来源”国可对企业利润征税。
 但在上世纪的大多数时间,主宰国际投资的是跨国企业,它们可以选择资金来源地,组织子公司的资本结构。这使他们能够运用技巧,确保不会受到自己所认为的不公平征税——运用在便利的辖区内成立的法人单位来利用居住和来源概念上的含混不清。对高所得税心怀不满的富人也非常提倡这些方法,而合法性要差得多。
 上世纪70年代外汇管制的放松和最终废除,导致了“离岸”金融的兴盛和避税天堂的繁荣。这一切有赖于直接逃税和利用避税的灰色地带。由于大型跨国企业既是商业实体,也是财务实体,它们可以自由设计复杂的金融结构——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是如此:美国政府问责局(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与税收正义网(tax justice network)最近各自进行的调查显示,所有受访国中,避税天堂最大的使用者都是银行。税收机构很难弄清楚这些金融结构;即使能够弄清楚,常常也很难将它们定义为欺诈。
 领先国家自身也是主要金融中心的所在国,大多数上述活动就来自这些金融中心。由于担心失去金融业务,这些国家(主要是美国和英国)的税收机构一直至能被迫接受这些活动。
 以对冲基金为例。美英两国的税收机构接受了对居住和来源规定的宽松解读,承认这些基金为居住者,而利润却源自海外(主要是开曼群岛)——即使这些基金实际上是从伦敦和纽约进行管理的。不仅这些基金的利润被视作在开曼赚取的,因此不用纳税,利润的发放也不用代扣所得税——为其投资者带来了莫大好处。基金将地点设在秘密辖区为避税提供了便利,也是在公开诱惑人们逃税。
 对于跨国企业和富人投资者而言,意义是相同的:金融交易收益最终的课税税率很低或为零,使这些交易远比纯粹的商业活动更有利可图。税收体制的这种扭曲,极大地助长了引导过剩的流动性进入投机性极强的金融交易。离岸保密制度是破坏了企业及金融监管的不透明性的一个主要因素。
 补救办法在于对国际财政和金融监管合作及协调进行根本性改革。国际税收合作要求在获取和交换各种税收信息时有一个全面的多边体系,同时为纳税人提供适当的保护措施。要求跨国集团按业务国别列明会计信息,将为这一体系注入必要的透明度。改革应包括单一税制的转变——多数国际税收专家对此期盼已久。这将比奥巴马政府修补美国延期纳税规定的新提案更为可取。
 这些改革将使国际税收制度更有效,更公平,并消除税收天堂的一个主要依据。改革将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甚至可能关闭银行内那些为避税而凭空炮制出既浪费又扭曲的方案的部门。
|
|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