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联系我们 |
|
|
|
| |
资讯动态 | News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4万亿经济刺激或见效 相关就业形势大好 |
|
浙江天恩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09-05-20 08:01:33 |
马上要毕业了,王志忠的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每天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公寓b座睡到十来点,懒洋洋地起床后上上qq,下午睡午觉到三四点,然后打打球,出外面走走。
“工作老早搞定了,所以没啥事,等着上班。”5月10日下午,王志忠躺在上铺睡眼惺忪地说。作为北京交大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讯专业7班的本科应届生,没有像全国的600多万同学那样,为找工作、联系单位而四出奔波。
王志忠所在的班今年有30人毕业,签约率达100%。其中有11位同学已经被铁路部门“预订”了,另有七八位被中国电信和中移动要走了。
这当中,有位同学早在读大三的时候就被地方铁路部门给“要”了。王志忠稍微晚点,也在去年11月份和武汉铁路局签了约。
“大三就签约的,在自动化专业的同学里更多,都是去的铁路局。”王志忠说,比如和王志忠同一学院的自动化专业的李盼,早在去年6月就和北京铁路局的动车组签了约。自动化专业的杨涛也去了广州铁路局的动车组。“总之我们基本上没有为找工作的事出过校门。”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创历史新高,而总体签约率低迷的2009年,王志忠和他的同学们高达100%的签约率,得益于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对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力投资。“我们都说今年‘铁公鸡(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专业)’最吃香。”王志忠笑说。
“今年我们全校毕业的学生有6000多人,大约有40%左右已经找到了与铁路基建相关的专业工作。”北京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孙文博说。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修铁路。”这顺口溜正在北京交大的校园里得意洋洋地流传。
“大三就签约”
王志忠的同宿舍室友杨阳,是同班同学中找工作起步最晚的一个。
原以为今年工作难找,他早早地在去年9月就报考了本校研究生,想躲过这场大萧条再说。
去年底,全国到处上马核电站。广东核电集团来学校招聘,对方没有公布工资待遇,但传说月薪有上万。杨阳曾经动过心,“但当时担心核电站有辐射,想想还是放弃了,专心考研。”
最后,研没考上,签约机会也错过了。到2008年底,眼看着同室的王志忠和其他同学都已纷纷名花有主,杨阳急了。“这时才听同学讲,其实核电站那点辐射就和坐飞机差不多。”杨阳深深懊悔错过了就业班车,落得进退两难。
在忐忑不安中过了春节,寒假后回校,才发现,自己是虚惊一场。因为直到今年3月份时,校园里还三天两头地有各种招聘会。
在4万亿计划大量投资铁路、轻轨的刺激下,进入2009年,与之相关的轨道交通、道桥、测绘、电气、机电、自动化等领域用人需求持续高涨,许多单位比往年更积极主动地到高校来“抢人”。北京交大今年以来已举办160多场小型专场招聘会,6场中等以上规模的行业集团联合招聘会,两场大型综合类招聘会。
杨阳进去转了一下,看到长春轨道公司在招人,不善言辞的他鼓足勇气上去谈了几句,没想到一击即中。
国内各大城市都在热火朝天地上马轨道交通项目。据北京市交通委负责人透露,北京6年内将开通18条地铁线。长春、天津、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都在大力兴建轨道交通。
“铁路、地铁要人的量太大了,进去很容易。”杨阳说,“只要专业对口,成绩及格,资料齐全的,把表交给招聘方,即使不说什么话,也一样签约。就这么简单。”
杨阳已经是后知后觉了。事实上,还在他一门心思准备考研的2008年10月份,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就到北京交大举办过专场招聘会,一次签下39名毕业生,覆盖电气、运输、通信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等多个专业。
地铁还不是典型的铁路。正宗的铁路,用人需求更大,更急迫。
自动化专业的李盼2008年6月份读大三时,就和北京铁路局动车组签了约。那一次,铁道部牵头组织全国多个铁路局来学校招人。当时和李盼同一批提前1年签约的同学就有30多个,都是去动车的维修站。
这次批量签约,仍然不能满足各铁路局的需求。于是到了2008年11月份4万亿计划出台后,各地铁路局又到学校来,从大四学生中扩招了一批人。王志忠就是在这时签约去的武汉铁路局客运专线的动车组。
|
|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