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联系我们 |
|
|
|
| |
资讯动态 | News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中国审计署:一些经济刺激项目“进展缓慢” |
|
浙江天恩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09-05-22 08:01:41 |
根据中国审计署的一份报告,中国大举宣传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因为地方政府未能筹集份内的资金而被延迟。
 昨日发表的这项调查,是官方首次表示,中国的刺激措施迄今没有政府声称的那样有效。
 该审计机构称,在有些情况下,地方政府为自己辖区内项目承诺的配套资金到位不足一半,即便北京根据刺激计划拨付的中央投资资金平均到位率达到94%。
 这一消息公布之际,适逢一些经济学家对这些措施的效力提出了质疑,怀疑它们能否推动中国进入可持续增长的轨道,减轻依赖西方对廉价中国出口的过度需求。
 中国中央政府承诺,向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项目投入1.2万亿元人民币(合1750亿美元),以提振疲软的增长,而4万亿人民币刺激方案中的其余款项,要由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拿出。
 根据中国审计署对335个新增投资项目的审计抽查,由于资金不到位,有些项目不能按计划及时开工,有的虽已开工但进展缓慢。
 公布的报告摘要并未提供进一步信息,也未说明哪些地方政府有责任,但报告提到,有些地方官员虚报工程进度,个别项目只是用新增投资偿还以前拖欠的债务。
 即使是北京的高级财政官员也不完全了解省市级政府的财务状况,这些地方政府不得自行发行债券融资,往往向国有银行大举借贷。在对共产党权力没有多少制衡的一党制体制中,审计署理应提供某种监督,但该机构的报告往往只是涉及表面,根本不能挑战强大的利益集团。
 尽管中国审计署抱怨称,地方政府正在拖延刺激方案的实施,但该机构的结论是,没有发生严重滥用刺激资金的情况,刺激计划没有重大问题。
 该机构的确表示,在未来的审计工作中,应关注铺张浪费性支出和政府官员滥用公共资源的情况。北京应当查处那些对建设“政绩工程”和“豆腐渣工程”负有责任的官员。
 一些经济学家警告,中国对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回应措施,与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0-01年网络股泡沫破灭时的做法相同,中国错误地认为,政府基建支出能够帮助中国经济度过难关,迎来外部对中国出口需求的恢复。
 “我担心中国停留在同一条失衡、不可持续的轨道上,”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上周在上海告诉记者。“中国需要停止依靠举债过度的美国消费者,需要更多依靠本国消费者尚未挖掘的潜力。”
 北京的刺激方案将把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0%提高至45%??这一“闻所未闻的水平,突显了失衡仍在蓄积”。
 译者/和风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
|
[关闭窗口] |
|
|